《 吉樂佛教小百科:日本佛教編年史 》
日本佛教編年史 大師之路
日本的佛教自飛鳥時代(西元592年-710年)傳入後,並從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開始發展,為漢傳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歷經千年演變,孕育出多位影響深遠的大師。為了讓朝聖旅人更容易理解各位大師的歷史與背景,以下以時代為序,依代表人物分類詳細介紹,讓我們在巡禮佛寺的同時,也踏上與大師同行的修行之路。
【飛鳥時代(552年-710年)】
《日本書紀》有載佛教傳至日本始於飛鳥時代、552年(欽明天皇13年)有百濟聖明王始贈予釋迦佛的金銅像與經論。佛教傳來之際,引起反對佛教的物部尾輿和中臣鎌子等(神道勢力)和信奉佛教的蘇我稻目的對立。雙方的對立延續到下一代(物部守屋和蘇我馬子),直到物部守屋滅亡為止。廄戶皇子(聖德太子)參加馬子方,戰勝後在攝津國建立四天王寺(位於今大阪市天王寺區)。廄戶皇子著『三經義疏』,在『十七條憲法』第二條制定「篤敬三寶。三寶者,佛法僧也」,對導入佛教發揮積極的角色。之後,佛教成為國家鎮護的宗教,天皇家本身也建立寺院。
代表人物:
★ 聖德太子(574-622)
- 日本佛教的推動者,被尊為「日本佛教之父」。
- 推行佛教政策,建設四天王寺與法隆寺。
- 撰寫《三經義疏》、制定《十七條憲法》,推崇佛法為治國根本。
★ 役小角(634-701)
- 日本修驗道(山岳佛教)開創者。
- 擅長咒術與山林修行,後世尊稱為「修驗道始祖」。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佛教在「鎮護國家」的發想下,導入「僧尼令」、僧綱・度牒制度,僧尼成為官僚組織的一員。此時稱作「南都六宗」的三論宗、成實宗、法相宗、俱舍宗、律宗、華嚴宗大為發展。聖武天皇下詔在諸國建造國分寺、國分尼寺,在大和東大寺建造大佛。佛教確立之際,出現日本的八百萬之神也是佛化身顯現的「權現」的本地垂跡說,制定神的本地(佛),製作僧侶形態的神像。
代表人物:
★ 行基(668-749)
- 平民出身的高僧,推動佛教民間化。
- 積極興建橋樑、道路、寺院,深受民眾愛戴。
★ 鑑真(688-763)
- 中國唐代高僧,第六次東渡成功,傳入律宗。
- 在日本建立唐招提寺,正式傳授戒律制度。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寺院群開始對政治發揮影響力。桓武天皇為了弱化寺院的影響力,遷都平安京;同時派出空海及最澄傳入密教,以新佛教對抗奈良的舊佛教。最澄(天臺宗)、空海(真言宗)分別在比叡山和高野山開闢道場,傳布密教。平安時代中期是釋迦入滅的二千年後,正法的千年・像法的千年之後,也就是正值佛教滅亡的末法之世的開始。國家衰微、人心不安,現世的幸福無法期待,祈願來世幸福的淨土信仰大為流行,宛如阿彌陀佛的宮殿的宇治平等院建立。
代表人物:
★ 最澄大師(767-822)
- 天臺宗創始人,受命赴唐學習,回國後於比叡山開創延曆寺。
- 提倡「一乘思想」,主張萬法歸一。
★ 空海大師(774-835)
- 真言宗創始人,密教大師。
- 學成歸國後在高野山建立金剛峯寺,弘揚密教修行。
- 其教義融合實踐、藝術、語言,影響日本文化深遠。
★ 安倍晴明(921-1005)
- 傳奇陰陽師,安倍仲麻呂後裔,為陰陽寮土御門家的始祖。
- 擅長天文、地理、卜筮、咒術,據傳母親為白狐,能召喚式神。
- 傳說與道摩法師為宿敵,曾為朝廷服務,地位崇高。
- 今可至奈良櫻井「安倍文殊院」朝聖其家族遺跡。
【鎌倉時代(1192年-1333年)】
鎌倉時代,持續自前時代末期的動亂引起佛教的變革。長久以來以「鎮護國家」為主流的佛教,逐漸成為救濟民眾的宗教。主因是在叡山學習的僧侶力圖佛教的民眾化,並創立新宗派。其中有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日蓮宗、唱唸「南無阿彌陀佛」和念佛的淨土宗、還有源自淨土宗,提倡惡人正機說的淨土真宗(一向宗)、提倡踴念佛的融通念佛和時宗。鎌倉時代也是武士從貴族奪取權力的時代。稱為禪宗的臨濟宗和曹洞宗在此時代傳入,受到武士的信仰,鎌倉等地出現許多禪寺,大為繁榮,代表的是「鎌倉五山」。舊佛教之間也有批判現狀者,特別是從律宗派生的真言律宗等也有革新運動。
代表人物:
★ 法然(1133-1212)
- 淨土宗創立者,提倡「專修念佛」以求得往生極樂淨土。
- 將佛教推向大眾化,深具革命性。
★ 親鸞(1173-1262)
- 法然弟子,創立淨土真宗。
- 主張「惡人正機」,強調阿彌陀佛慈悲超越善惡。
★ 日蓮(1222-1282)
- 創立日蓮宗,堅持《法華經》為唯一正法。
- 以「南無妙法蓮華經」為修行核心,強烈主張宗教改革。
★ 道元(1200-1253)
- 曹洞宗創立者,自中國學習禪宗歸來。
- 主張「只管打坐」,強調日常生活即修行。
★ 榮西(1141-1215)
- 臨濟宗禪師,並引進茶道文化。
- 著有《喫茶養生記》,推廣飲茶與養生觀念。
【南北朝・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
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的政治中心地移到京都。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開始後,五山從鎌倉改為京都本位,京都五山成立。足利尊氏在京都成立武家政權後,臨濟宗受幕府保護。室町時代初期,南禪寺的禪宗和舊佛教勢力的延曆寺的天臺宗對立,成為幕府初期的政治問題。因為室町幕府的歸依,夢窓疎石和弟子春屋妙葩擁有政治的影響力,導致武家和佛教界的接近,對貴族文化及武士文化帶來影響,在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代的金閣寺(鹿苑寺)等北山文化和足利義政時代的銀閣寺(慈照寺)等東山文化可見融合的跡象。受佛教影響的室町時代文化影響直到後世,如水墨畫・書院造・茶湯・華道・枯山水庭園等。
代表人物:
★ 夢窓疎石(1275-1351)
- 臨濟宗高僧,深受足利幕府尊崇。
- 與足利尊氏關係密切,主導五山制度發展。
★ 春屋妙葩(1311-1388)
- 夢窓疎石弟子,繼承其禪風與政治影響力。
- 致力於禪宗文化推廣,影響文人與庭園設計。
【戰國~明治時代(1573年-現代)】
★ 本時期無新大師誕生
- 政治與社會動盪,佛教漸退主流政治舞台。
- 然而佛教思想已深植日本人生活、文化與藝術美學中。
── 朝聖,不只是拜佛,是一場歷史與心靈的深度對話。
✨ 大品吉樂旅行社,陪你走過人生的悠悠歲月。
朝聖之路,不只是一段旅程, 更是與古老智慧深度交會的生命風景。
- Q1.
-
大品吉樂旅行社 朝聖精神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