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番 金龍山 淺草寺










金龍山 淺草寺:東都護國觀音道場,東京最古佛剎的慈光聖地
位於東京都台東區淺草的金龍山 淺草寺,是坂東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第十三番札所,隸屬聖觀音宗。本堂主祀聖觀音菩薩,象徵慈眼視眾生、恆順眾生願。淺草寺為東京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同時也是日本全國香火最盛的觀音信仰中心之一,每年吸引數千萬人次前來參拜與觀光。
一、歷史沿革
淺草寺的創建可追溯至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相傳當地兩位漁民在隅田川中撈起一尊觀音像,雖數度歸河皆回漂原處,被視為靈異之象。當地長者土師中知感其神威,遂建草庵供奉此尊聖觀音,是為淺草寺之濫觴。至奈良平安時期,淺草寺成為關東觀音信仰的核心地。鎌倉時代與幕府將軍源賴朝關係密切,並於江戶時代被德川家康定為幕府祈願寺之一,大加護持。昭和年間歷經空襲焚毀,1958年重建後再現壯麗之姿,成為東京信仰與觀光雙重象徵。淺草寺被譽為「東都護國觀音」,其地位不僅是坂東三十三所的重要節點,更為日本都市佛教傳承與弘法的典範聖地。
二、寺內名勝與信仰文化
本堂與聖觀音像
本堂規模宏大,屋脊高昂,堂內供奉的聖觀音像為秘佛,自建寺以來從未公開。信徒前來焚香誦經、虔心禮拜,祈願諸願成就、除厄解病與智慧圓滿。觀音會於每月十八日舉行,法會莊嚴,香火鼎盛。
雷門與風雷神像
雷門為淺草寺最具象徵性建築,門前高掛「雷門」大燈籠,兩側分立風神與雷神像,象徵護法威靈與除災納福。雷門通向仲見世商店街,融合傳統與民俗,成為朝聖與觀光共融的文化景觀。
金龍舞與觀音信仰象徵
每年春秋舉行「金龍舞」,起源於觀音顯現時伴有金龍護法的傳說。金龍長達十八公尺,由數十人操控,象徵觀音慈悲遍照十方,為信徒帶來福運與祥瑞。
香爐祈福與五重塔
本堂前的大香爐為信徒祈福必經之處,煙霧繚繞中可撥香煙向身體病處,祈求痊癒。堂後五重塔再現江戶佛教建築之美,與本堂相輝映,是修行與攝影者皆愛之地。
四季觀音與民俗慶典
淺草寺四季舉辦多項法會與慶典,如初詣、淨燈、盂蘭盆等,結合佛教儀式與民俗文化。春有櫻花夜燈,夏有七夕飾物,秋冬則有酉之市與除夜鐘,是東京最具佛教風情之地。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jpg)
藍毗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