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番 壺阪山 南法華寺(壺阪寺)










壺阪山 南法華寺(壺阪寺):眼疾平癒與慈悲救苦的道場
位於奈良縣高取町山區的壺阪山 南法華寺,通稱壺阪寺,是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第六番札所,隸屬真言宗系統。本寺主祀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象徵以千手救苦、千眼觀世的廣大慈悲。壺阪寺以「眼病平癒之寺」聞名,千年來吸引無數信眾祈求眼疾治癒、心靈開明,是融合傳統信仰與國際交流的佛教勝地。
一、歷史沿革
壺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飛鳥時代,約於703年由弁基上人開山創建。相傳上人於壺阪山中修行時,觀音菩薩顯現於山林之間,並指引其在此地建立道場供奉千手觀音,庇佑世人。壺阪寺自創建以來,即與眼疾治療密切相關,成為日本佛教史上最早的眼病信仰中心之一。平安至鎌倉時期,寺院發展成為南都七大寺之一,並與興福寺保持緊密關係。戰國時期曾歷毀火,江戶時代獲藩主援助重建,並吸引各地信徒朝聖。近代以來,壺阪寺積極推動與印度、尼泊爾等佛教國家交流,境內設有多尊印度風佛像與舍利塔,成為現代佛教國際對話的重要窗口。
二、寺內名勝與信仰文化
千手觀音本尊
本堂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據傳為空海雕刻,為眼疾平癒祈願之本尊。信眾於堂前誠心誦經,特別以「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主,祈求眼明心清、災障解除。每年定期舉行「眼病平癒大法會」,香煙繚繞,氣氛莊嚴。
印度風石像與佛塔
寺內立有印度贈送的高大石雕佛像與釋迦牟尼舍利塔,塔頂懸掛尼泊爾式寶傘,周圍環繞蓮花浮雕,展現濃厚南亞佛教藝術風格。這些設施象徵佛法超越國界,並強化觀音慈悲無遠弗屆的象徵性。
壺阪大佛
一尊超過10公尺高的石造坐佛安置於山腰,象徵觀音法身遍滿三千世界。信眾常於大佛前合掌靜心,感受佛的加持與平靜力量。登至大佛臺階上可眺望大和平野,是賞景與誦經兩相宜之地。
眼洗池與納願石
寺內設有名為「眼洗池」的小泉,傳說中以其水洗眼可清明視力。池旁立有納願石,信眾於石上寫下願望,繫上紅絲帶,象徵觀音將之收納並加持圓滿。
慈母觀音像與安產地藏
壺阪寺亦設有慈母觀音與安產地藏尊,為祈求子女平安與順產而設。婦女與家庭信眾常於此誦念地藏經與觀音咒,願得家庭和樂、後代昌隆。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藍毗尼
